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陕武动态 查看内容

盘点2009中国武术关键词

2010-1-1 09: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04| 评论: 0|原作者: 黎晗|来自: 搜狐体育

这一年,网络上关于国外搏击赛事的介绍越来越多,商业性质的中外对抗也越来越频繁,两相对比,人们逐渐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武术”应该是什么,是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手段的“花瓶”,还是充分体现人类潜能的“搏击”和“格斗”技巧。随着讨论的深入,过人对“武术”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探索,“武术”这一让华人骄傲了数千年的国粹也开始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关键词:“胜利”

  2009年对于中国武术而言,是忙碌的一年,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多赛事都为奥运会让路,没有得到审批,这也使得一系列搏击类商业赛事在今年集中上演。历数09年的商业赛事,不得不回顾下面四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

  2009年新年刚过,“柳海龙国际搏击争霸赛”就在佛山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因伤阔别赛场三场后,在这里迎战日本自由搏击高手伊贺弘治。结果柳海龙经过三回合激战,击溃伊贺弘治赢得这场巅峰对决。

  5月25日,另外一场名为“莱州勇士”的商业比赛中,同样是阔别赛场多时的柳海龙师弟杨汶静击败前来挑战的日本武士三沢晃治,获得“莱州勇士”称号。

  7月,在广州举行的世界功夫王争霸赛虽然同为商业比赛,但水平要高出很多,由于是赛会制的淘汰赛,其偶然性小了许多,运动员的水平也得到了真正的发挥。最终,中国选手于锦和边茂富会师决赛,边茂富战胜于锦,夺得王者之位。

  年终岁末,中国散打PK泰拳的比赛掀起了这一年国际商业赛事的高潮,最终,以边茂富、张开印等好手出战的中国队以4-1战胜泰国队。

  关键词:“规则”

  四场打着中国功夫PK外国拳王旗号的商业比赛全部以中国人的获胜而告终,这本是一件令国人高兴的事情,不过,很多人却透过这四场比赛看到了中国武术的“致命伤”。有人说,规则的限制导致了国外选手屡屡在中国赛场上遭遇失败,也有人说是搏击赛场上的“爱国哨”为中国人保住了面子。

  其实在此前数次的中外对抗中,“规则”就不止一次地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在中国举办的搏击类商业赛事,往往采用对中国运动员、对散打有利的规则,这已经成为这些商业赛事的“潜规则”。中国武术讲究“以武会友”、“点到为止”,散打的规则中的“摔”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商业比赛,除了充分发挥散打的“优势”外,一些外国运动员的“杀招”也被选择性地“屏蔽”,比如泰拳的肘膝技法,虽然在中泰对抗中,允许双方运动员使用肘膝,但禁止“肘膝上头”本身就让泰拳的威力大打折扣。

  在一些中外对抗的比赛中,观众经常能够看到中国散打运动员被国外选手“追着打”,但最终获胜的却是中方,其中的原因正是中国散打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更加透彻”——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得分,就不与对手硬拼。不过,这样的比赛方式也让有的观众非常反感,认为中国人在这些商业比赛中“胜之不武”。

  关键词:“爱国哨”

  其实在比赛中,只要定下“规则”,双方运动员都应该遵守,虽然规则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偏向其中一方,但这已经是相对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不过,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在一些中外对抗的比赛中,除了“规则”的限制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来自“裁判”的不和谐因素。

  其实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比赛,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选手落败,但基于“规则”和“裁判”双重因素迎来的胜利更是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以中泰对抗为例,除去张开印KO蓝桑坤的比赛外,很多观看过那场比赛的观众都认为裁判在其中对中国运动员的“保护”太过明显,屡屡在中国运动员处在劣势的时候中断比赛,比赛的观赏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很多网友甚至断言,如果没有裁判的保护,中国队将毫无疑问地输掉那场比赛。

  关键词:“能不能输得起”

  2009年,我们一次次地把外国运动员请到家门口来比赛,一次次地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如果仅看这几次比赛的结果,以散打出战的中国功夫已经“无敌”,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有“规则”,我们有“裁判”,我们还有挑选国外运动员的余地,所以这一切的因素,造就了我们一次次的辉煌。

  从对“规则”和“裁判”的讨论,很多人开始反思,“在世界舞台上,我们输不输得起”。四场商业比赛,中国运动员都赢了,几乎所有人都在中国运动员举起奖杯的那一瞬感到自豪,但冷静下来之后,很多人发现,放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或许其中有些奖杯并不属于我们。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有“输得起”的勇气,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勇气,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永远输不起,就永远只能在幻想中“无敌”。

  关键词:“2.2亿次”

  撇开赛场上那些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中国武术在这一年的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的契机,无论是热捧还是谩骂,至少表明中国人还在关心武术。

  在这一年,媒体开始加大了对武术搏击类赛事的报道,其中,搜狐体育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功夫频道,这在中国各大门户网站中属于首例。在搜狐功夫频道参与的几次中外对抗的报道中,网络浏览量甚至直逼北京奥运会。

  武术在这一年受到的关注在“中泰功夫对抗”赛事期间达到了顶点,网站上搜索“中泰功夫对抗”几个字,有超过2万条新闻在反复质疑比赛的众多炒作。根据某卫视(拥有本次比赛独家电视信号制作权)的收视率报告,长沙市场平均收视率达到10.8,份额为28.5,湖南市场平均收视率达到11.1,份额为29.65,19日当晚某卫视市场收视率达到7(该收视率已超过黄金时段优秀电视剧)。而在网络方面,该场比赛的视频直播和点击数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比赛页面累计流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2亿次!比赛当时的同步在线人数超过57万人次,超过本赛季NBA火箭队比赛的视频点击。

  关键词:“还原格斗本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影视作品为我们营造的“武术帝国”中清醒过来,中国武术散打在世界搏击类赛事中屡遭惨败的事实也让人们开始追问,“武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时候,张艺谋对在场的人说过这样的话,老外看我们的武术,总是高来高去,飞檐走壁,我们要通过开幕式上太极阵的表演,让他们看到其实我们的武术还是一种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

  张艺谋的一番话显然点出了中华武术的精神追求,作为国术的武术也的确应该有这种哲学上的追求和思考,但是还原到现实世界中,武术的本质和发端其实就是搏击和格斗,没有了这样的本质,武术就真的成了“花拳绣腿”。还原搏击和格斗的本质,武术才能真正留住观众,才能走上真正的市场化的道路。

 关键词:“商业比赛”与“商业化职业比赛”

  从关注度上看,中国武术在2009年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关注中国武术的人,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幻想一直依靠“中外对抗”这样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显然不切实际,总有一天,观众会厌烦这种炒作。

  商业化运作无疑是中国武术最好的出路之一,不过需要区分“商业比赛”和“商业化运作的职业赛事”之间的不同,很显然,“商业比赛”只能是“商业化职业赛事”的点缀,后者才是根本。

  在“商业赛事”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之前多次的运作经验,也取得了不错了效果。在“商业化职业赛事”方面,我们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正式开始运作,这项赛事汇聚了国内历届全运会成绩最好的六支队伍,采用双循环加淘汰赛的方式进行,2010年1月首届CKA联赛将进行总决赛,张开印,边茂富、白近斌、张庆军、于锦众多名将在列。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吸收了国内最具规模的6支武术俱乐部,首届比赛在黄山成功举行。两项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武术的复兴,CKA联赛成为国内专业武术散打运动员展示散打最高水平的窗口,WMA联赛为国内各武术俱乐部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无论这些赛事目前水平如何,最起码他对于中国武术真正走上职业化道路进行了很好的尝试,而这种尝试是振兴中国武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引援”

  此外,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最近热炒的“中国武术散打联赛引援”一事。CKA武术散打联赛作为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武术散打联赛,汇聚了国内最顶尖的武术散打运动员(中泰战5名中国选手,4人在CKA联赛征战),12月中旬爆出CKA联赛将聘请外籍运动员,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武术界的震动,大部分运动员和业内人士表示支持,有利于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和推广。大部分网友认为此种“充门面”的办法,是中国武术后继无人的表现,中国武术堕落如足球一说应运而生。

  其中,一个成功的平台必然是兼收并蓄的,风靡全球的UFC和K1就是最好的例子。引进国外优秀的搏击运动员将必然让对抗更加激烈,这种对抗将完全有别于“商业比赛”比赛中的走过场,中国运动员也将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最好的锻炼,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比赛更加精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