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陕武动态 查看内容

中国西部传统武术项目“西棍”论坛在西安召开

2009-10-16 23: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53| 评论: 61|原作者: 吴颖锋|来自: 本站原创

 

 

陕西武术网讯:(记者 吴颖锋)10月的西安,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雨过天晴,更见天高云淡,幽幽南山。今天早晨,在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小雁塔博物院报告厅里,中国.西安“长江黄龙尚武苑杯”西棍论坛隆重召开。专家们就西棍的历史、种类、特点、文化、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是中国武术史上首次以棍为主题的专业论坛。来自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四川、重庆、山西、陕西等省市的300多名棍法专家、教授、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活动。西安市武协常务副主席王培仁主持今晨研讨会。在随后的两天内,将在西北武术院举行西棍会演。

 

本次活动是由西安市武术协会主办,陕西骏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尚武苑武术学会承办。

 

西棍源远流长自成一体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武术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生存、生产、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远古时代,古人类为了生存,取树枝棍棒作为护身搏杀的工具,积淀成日后棍术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贾谊过秦论》记载,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带领农民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所以专家们认为西棍孵化于秦末,后经时代演变,兴盛于明清,成为百兵之首。武林自古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西棍广泛流传于秦、陇、宁、晋青等地,它是模子、母子、天启、壳子、阴手等棍棒、条子、鞭干的总称。目前西棍主要有六大流派,即固原单头模子、咸阳二十四母双头五花棍、临夏天启(齐)棍、秦安壳子棍、高陵阴手棍、甘谷鞭干等,各派皆法谱并传,达数百年之久。

 

西棍是中国西部广大地域特有的武术门类,有其搏击价值、健身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等。今天早晨的研讨会上,山西张希贵、甘肃临夏侯尚达、方汝辑、甘肃天水李森林、青海的杨学海、西安周新民、饶世树等分别就西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杨学海的“十轮天齐棍法”,李森林的“壳子棍研究”,以哲理论拳理,以拳理证哲理,观点新颖,发人思考,赢得与会者阵阵掌声。

 

西棍论坛酝酿三年终成正果

 

尽管西棍在中国西部省份广泛流传,但是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散落于民间。眼看着一些宝贵的棍法随着老拳师的逝去而失传,很多西棍爱好者共同发出拯救西棍的呼声。据西安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方秀敏介绍,在我省已故著名红拳专家张悦侠先生倡导下,西安尚武苑武术学会3年前召开了首个西棍专题研讨会。后来,在“首届全国农民武术大赛”上,中国武术协会有关领导对民间拯救西棍的做法表示肯定后,在西安市体育局、西安市体育总会、西安市武术协会的大力倡导下,在陕西骏腾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尚武苑武术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西棍论坛至今才得以顺利举办。为了保证此次会议具有较高质量,西安市武协副主席杨宝生、方秀敏多次亲赴兰州、天水、山西等地调研考察,邀请拳师。同时,为了展示西棍优秀的技法,大部分与会者在一年前就开始集训。在今天早晨的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在现场进行精彩展示。

 

西棍发展任重道远

 

西棍的诞生具有其浓厚的地域特点,它既有西部人放羊、挑担的生活痕迹,也具有走西口文化的深刻烙印,所以说西棍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西部9省市1.5亿人生活状态变化的缩影。同时,西棍既有质朴的生活具象,也有伏羲文化深厚的文化背景,所以对西棍的保护,就是对中国西部人们生活状态和思想内涵的保护。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正如会议代表所倡导的“建立中华西棍联谊会”,力争将西棍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优秀的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