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23日讯 大河网报道:如果说,对于运动员来讲,奥运金牌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荣耀,那么对于商人来说,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就是他们在全世界的消费者面前展示自己、推广自己的梦想舞台,韩国的跆拳道和他们的泡菜,就是从这个舞台上走向了世界。 2008越来越近,河南的少林武术,开封的菊花,思念的饺子,也都将在举世瞩目的“奥运秀场”上绚烂展现,也许,这就是他们未来辉煌之旅的起点。 以特设的名义 10月12日,秋雨笼罩下的登封一派静穆。市体育局办公楼上“备战奥运,增辉登封”的红色大字在淅沥的雨幕下,清晰醒目。 谈及中国武术作为奥运会特设项目走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市体育局局长张俊卿为之欣慰,在他看来,毕竟这为少林武术走向世界又搭建了一个世界级的平台。 10月2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透露,经过中国奥委会的努力,国际奥委会同意武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这一项目既不是正式比赛项目,又不同于表演项目,当然也不会占用奥运会的金牌。 据了解,为了备战这次奥运会,登封市各武校之间进行了选拔,推选出了一名学员代表,于今年1月加入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武术奥运国家队,目前,正在积极备战之中。 事实上,少林武术还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了奥运会。2004年8月,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的28名学员第一次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闭幕式的演出,实现了少林武术在世界最高规格体育盛会上的展示。 10月2日晚,上海,2007年夏季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给观众留下最为难忘印象的是,来自于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的673名武术学员进行的少林棍和太极拳等舞台剧表演。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所少林寺武术学校,正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签订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表演合同。少林武术将再次以表演的方式走进奥运会。 让张俊卿更为欣慰的是,借助中国武术走进奥运会的契机,少林武术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为了迎接奥运会,早在两年前,他们聘请专家历时一年对少林武术资源进行了“会诊”,编制出了《登封市武术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06~2015),找到了发展定位与努力的目标,为少林武术确立了发展方向。 他们要在今后十年内,建设少林武术研习中心、少林文化研究中心和少林武术产品研发中心,全力提升少林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品牌内涵与价值。 张俊卿认为这一目标是有望实现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登封市有各武术馆校76所,在校学员5万多名,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少林武术训练、武术表演、武术旅游和武术服饰以及器械研发等相关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少林武术品牌的推广平台也是越搭级别越高。从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到全国武术少林拳大赛,再到世界传统武术节等等。少林武术越来越快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集团化之路 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推进少林武术产业化发展,在张俊卿看来,关键是集中资源优势,走集团化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各个武术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他们在《登封市武术发展十年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2008年前组建塔沟、鹅坡、小龙三大武术集团,2010年再组建三大集团,到了2015年前,实现形成十大武术产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少林寺小龙武术学院宣传科科长王银贵告诉记者,小龙武术集团的成立,将探索校企结合、校商结合的经营方式,实现依托武院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眼下,释小龙休闲运动服饰公司已经开始运作了,以释小龙为品牌的休闲服饰已经走上了市场。
其实,在武校集团化经营中,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已经迈出了成功的步子。早在2004年,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就变身为少林塔沟教育集团,旗下拥有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少林寺塔沟中等专业学校、少林中学和金塔汽车驾驶学校等六大教育板块,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专、大专、本科的教育链条,涵盖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门类,走出了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化路途。 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校长刘海钦表示,规模扩张是集团化发展的前提,但是,集团化发展为规模扩张带来了集约效应,比如,一个学生在他这里可以实现从小学到本科的学历教育,也可以实现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集团化经营为塔沟武术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市场效应。目前,塔沟教育集团共有师生2万人,占据着登封市武术培训市场五分之二的份额,其品牌影响力波及全国乃至世界。 而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走出了另一条集团化经营之路。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于2005年成立了少林鹅坡教育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有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博览中心、梁以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鹅坡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美真宜商贸有限公司等。 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院长梁少宗认为,他的多元化经营,也是完全以武术教育为圆心的产业化通路。武术培训校馆建设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学生日常消费有自己的商贸公司,表演策划与经营有着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等等。 塔沟与鹅坡成功的集团化运作,为登封市武术产业发展走集团化之路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这些教育集团也将承载着登封市打造中国功夫之都与世界武术胜地的重任,张俊卿表示。 第三次契机 少林武术培训走集团化之路,这是基于眼下,少林武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位登封市武术专家认为,奥运会给了武术的表演空间,借助奥运会的发扬光大,将有更多的国外学员来中国学习武术,登封作为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其国际影响力将吸引更多的世界武术爱好者的目光。 当然,少林武术产业发展有今天的成绩,首先得力于少林功夫的宣传。这是少林武术迎来的第一次发展机遇。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让人们看到了神秘的少林武术精湛的绝技,在全国,乃至世界引发了少林武术热潮,前来朝拜和学习少林武术的学员,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蜂拥而至。 曾经“作坊式”的少林武术传授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急剧膨胀的学习热潮。梁少宗告诉记者,少林武术系统地培训,始于1981年,他父亲梁以全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公办专业武术学校。 多种形式的办学迅速蔚然成风,到了1999年,登封市武术学校数量已达到90余所。而95%左右的学员来自于登封之外的地方,可以看出少林武术在全国、世界各地的影响力。 但是,这种散乱无序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少林武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张俊卿表示,进入到2000年,他们通过调研后,认识到要把少林武术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必须对这一产业发展进行引导。他们不但在武术学校建立了党团工妇等组织,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而且在武校的发展上进行规范,提出了传统武术是根本、搞好现代武术为标志,培育孩子是目的、发展产业为保障的发展理念。 在武术产业发展上,由于绝大多数的武校是民办学校,仅靠滚动发展难以实现做大,为此,他们引导武校要转变因循守旧的发展观念,敢于借鸡下蛋,走跨越式的发展。从2002年起,借助少林寺周边环境整治之机,登封兴起了大办武校之风,总投资额达到7亿~8亿,有的武校为了做大,借贷规模达到3000万~4000万元。 而去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少林寺后,少林武术再次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契机。其中一个表现是,国外来学习少林武术的生源越来越多,有的武校达到了上千人的规模。记者在小龙武院看到,来自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的五六十名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模仿着。 张俊卿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迎来大的发展,首先还是政策的扶持,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民办武校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裕,兴趣爱好的多元化需求,也是武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产业化隐忧 少林武术产业的长足发展,为登封市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张俊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5万名在校学员,至少每年给登封带来7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一年一名学员消费达一万元左右算起,一年仅吃掉粮食就达750万公斤,蔬菜1125万公斤,肉蛋奶等消费量也达到325万公斤,服装、医疗、电信、交通、食宿等多达几十个行业从中受益。 登封武术产业已成为登封最为知名的特色资源与特色产业。据此,登封更是规划了打造中国功夫之都的设想。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各家大型武校对少林武术的前景谨慎看好,他们认为,少林武术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对进一步做大做强,带来了一定的隐忧。 提起每年的生源大战,一家武术学校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登封的武术学校太多,社会上有一些人专门做起了生源生意,常年在郑州等地设点招生,有了生源,他们就转手卖给了有联系的武校,武校给这些生源经纪人的返点达到学员学费的80%。 这些问题在刘海钦看来,并不足虑,市场自然会淘汰那些管理不达标,教学成绩低劣的学校。当然,政府也要以行政之手进行必要的整顿,毕竟,“做不好,就等于破坏少林武术的品牌形象”。 在武术表演市场上,同样存在着混乱的现象。一家武术学校的负责人认为,目前,国外的武术表演市场被搞乱了。他举例说,他们在某个国家某个城市演出刚结束,又一拨打着少林武术牌子的表演团来了,10个、8个人的演出队伍,打几路拳,耍几式刀枪,就完了。完全不像他们以武术剧形式的编排故事情节表演,让国外观众欣赏到正宗少林武术的文化魅力。这,不仅败坏了中国武术的声誉,而且对演出市场价格造成了冲击。 另一家武校负责人表示,有一年在新加坡演出,他们刚到,正赶上有人打着少林武术功夫团的名义进行假义诊,结果被人戳穿后,媒体对此进行挞伐,他们也背上了骂名。而由于外出的少林武术表演团队过多,相互拆台现象时有发生,表演团被经纪人涮的例子很多。有一家团队去泰国表演,本来谈好了价格,结果到了泰国,另一家表演团队出了更低的价格,经纪人把他们涮了。 而制约武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在于体制上的偏见。一位武校负责人认为,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市场主体,又承担着义务教育的任务,理应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优待。为稳定教师队伍,教职工的职称评定,也理应纳入到公办教师序列,等等。在不少方面,武校还存在着被边缘化的现象。 他举一个例子,他们学校培育一批教师,在一次公办教师的招教中,一下子被招走了六七位,他们的教学当时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他们造成的损失,“非常致命”。如果这些教师各个方面也能够享受相关政策的待遇,他们就不会一走了之。 这些问题对于脆弱的民办学校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他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民办武校的衰落也会像迅速兴起一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让他欣慰的是,在《登封市武术产业规划》中,他看到了登封市把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一项促进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提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