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太谷县车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杨凡生得到一个好消息,太谷县教育局决定正式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列入当地中小学课程,由杨凡生编写教案,争取明年让全县一百多所中小学校的四万余名学生拿到《形意拳》课本。 "非遗"传承面临困境 "要想拯救民间传统武术,就得从娃娃抓起。"11月29日,杨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形意拳是我国四大拳种之一,太谷县是形意拳创立、发展和传承的主要区域,流传至全省以及冀、鲁、苏、沪、津、京、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近年来又远传至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意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医学、武术及健身养生等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中传承悠远、影响广泛的拳种之一。 然而,形意拳在太谷的发展并不稳定,其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传承人老龄化,认真习武者青黄不接,形意拳传承后继无人,太谷形意拳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困境。为此,杨凡生收过徒弟、开过武馆、办过武校,但现在孩子们的学业繁重,中小学生中学习形意拳的人少之又少。 在学校试点深受欢迎 "只有把形意拳列入课程,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来。"去年9月,杨凡生将这一想法告诉太谷县教育局相关部门,立刻引起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并同意他将太谷县胡家庄学校作为试点进行尝试。形意拳一进入太谷县胡家庄学校就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每次上课学生们都早早聚集在操场上,出拳、转身、踢腿……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45分钟的课程中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叫累。"形意拳不仅让孩子们强身健体,更锻炼了他们的毅力。"胡家庄学校校长潘石林说。全校一到六年级的四百多名学生,每周除了上正常的文化体育课外,还要上两节形意拳课,专门学习太谷县民间传统武术形意拳。今年10月,太谷县明星小学也将形意拳编入一到三年级学生的课程。经过尝试后,太谷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形意拳,由杨凡生负责编写教材的初稿。 教案注重传授习武理念 "学习武术,会不会让孩子们变得更闹腾了?"一些家长的担心也正是杨凡生所考虑的问题,在教材编写中,他准备将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传统武德相结合编入教材,将形意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生命与环境的共同发展,讲究主持正义、公平竞争和遵循社会公德的习武理念灌输给孩子们,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其实,形意拳进课堂早在90年前就有过先例。"晋中市武术协会专家介绍,1918年,在当时的形意拳大师布学宽的组织领导下,太谷城关10所学校开设过国术课。1930年,孔祥熙聘请布学宽为太谷铭贤学校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的专职国术教师,直到1951年铭贤学校与国内其他大学合并为止,形意拳才从课堂中消失。(记者 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