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通知
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评选和颁奖是“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选题范围
1.表现太极拳健身、养生理论与实践的;
2.探讨太极拳流派发展衍变历史和现状的;
3.展现太极拳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
4.探讨太极拳内功修炼的;
5.说明太极拳搏杀技巧的。
二、征文要求
1.论文篇幅需控制在5000字以内(包括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
2.论文写作时间不限,但须为当世人作品;
3.论文以往是否发表不限;
4.每名作者提交作品上限为三篇;
5.须提供论文电子版(Word文档),发至hnsltjwh@163.com(主题注明“太极拳文化论文征集”字样);
6.每篇论文后均须附作者基本情况介绍;
7.截止日期:2009年5月31日。
三、入征须知
1.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是否入评;
2.将从入评论文中选取部分具代表性论文,安排在会议上进行宣读;
3.入评论文的评选共设4个级别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由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交流协会、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并在会议上公布结果、颁发证书;
4.入评论文将由《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杂志8、9月号结集出版,并在活动期间发放;
5.每提交1篇论文,需缴纳参评费400元人民币。
6、咨询报名联系方式: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河南省温县文化局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5号 地址:温县太行路中段
邮编:450003 邮编:454850
联系人:邹京萍 联系人:严双军
电话:0371-65688752 电话:13569128510
所有电子资料报送邮箱:hnsltjwh@163.com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太极拳主题书画展征稿通知
太极拳主题书画作品展览是“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稿对象
国内外太极拳名家本人的书法、国画作品;
国内外专业书法家、国画家及业余书法、国画爱好者。
二、征稿范围及内容
1、作品分书法、国画两个类别,作者参与其中一类或两类均可。
书法作品:仅限毛笔,书体不限,草、篆另附释文,体裁为诗、词、歌、赋、文、格言、警句或自定,内容要求与太极拳主题相关;
国画作品:人物、山水、花鸟皆宜,内容要求与太极拳主题相关;
2、作品以竖式为宜,尺寸不得超过4尺整纸,无需装裱;
3、作品右下角须以工整字迹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4、每位作者同类别作品须2件或2件以上,其中1件为赞助作品;
三、评选评奖、出版画集
1、组委会将组织知名书画家对收到的所有作品进行评选,在入选参展作品内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2、组委会将对参展作品统一进行装裱,展后一律奉还作者(赞助作品除外);
3、组委会将赠送每位入选作者《太极拳主题书画展作品集》2本;
4、限于人力,落选作品恕不退还;
5、本次“太极拳主题书画展”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收稿地址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邹京萍(收)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03 联系电话:0371-65688752
2、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文化局 严双军(收)
地 址: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太行路中段
邮政编码:454850 联系电话:13569128510
投稿作品请以挂号信或特快专递寄至以上任何一人均可。
五、截稿时间及展览时间
2009年5月31日截稿。 2009年8月29—9月1日展览。
六、附则
本次“太极拳主题书画展”解释权归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活动日程安排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九)抵达河南郑州(国外团队报到日)
上午:国外代表团队由北京或上海出发抵达郑州,入住未来康年大酒店。
下午: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或相关领导接见代表团主要成员,参观河南博物院。
晚上: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行欢迎宴会。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十)抵达河南温县(国内团队报到日)
上午:国外代表团队参观少林寺
下午:国外代表团队参观洛阳龙门石窟,然后赴温县,入住温县指定酒店。
国内代表团队开始报到
晚上:18:30 温县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举行欢迎宴会。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农历七月十一)文化研讨会开幕
上午:09:00 举行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开幕式(陈家沟)
09:30 命名表彰“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陈家沟)
10:00 举行太极拳拜祖大典(陈家沟)
11:00 参观太极拳博物馆、祖祠和杨露禅学拳处(陈家沟)
11:40 返回温县县城就餐
下午:14:30 举行图说太极摄影作品暨太极拳主题书画展开幕式(温县指定酒店)
15:10 举行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和论文颁奖(会场另定)
18:00 就餐
晚上:19:30 举行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茶话会(温县指定酒店)
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农历七月十二)
上午:08:30 举行中外参加团队和太极拳名家套路表演
12:00 就餐
下午:15:00 中外各参加团队分组与太极拳名家交流,部分外宾离开温县
18:00 就餐
晚上:19:30 举行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闭幕式
为参赛团队及参加人员颁发纪念证书
20:00 举办太极拳联谊文艺晚会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农历七月十三)
上午:08:30 所有代表团离开温县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活动接待安排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负责组织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并协调温县及各地市对外友好协会的联络工作。
2.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负责在日本组织日本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
3.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协调中日联络及活动组织工作。
4.温县文化局负责组织国内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活动。
5.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国内太极拳爱好者及本次活动所需资料物品的筹备。
参加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
研讨会联系方式
1.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各国)
联系人:赵青山 胡彩梅 邹京萍 王 涛
电话:0371-6568875 0371-65688867 传真:0371-65688867
E-mail:faohn21@126.com 网站:www.hnfo.gov.cn
2.北京亚细亚体育文化中心(国内国际)
联系人:桂延文
电话:010-87758041
传真:010-87758040
3.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事务局(日本)
联系人:兼子宗德
电话:03-3269-7518
传真:03-3269-7453
4.河南省温县文化局(中国国内)
联系人:严双军
电话:13569128510 0391-3822519
5.河南省温县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国内)
联系人:朱小燕
电话:13938197954 0391-3826250(传真)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邀 请 函
:
太极拳是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运动形式。它是以东方传统哲学中太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怡养性情、技击对抗为一体的实践活动。2006年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中国政府推荐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持续改善,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焦作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共温县县委、温县人民政府、日本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实行委员会联合主办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
这次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活动我们将分别邀请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及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太极拳组织、太极拳名家,以及中国太极拳组织和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太极拳协会组成代表团前来参加此次活动。“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是太极拳界的一大盛事,她的成功举办将会在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也热诚欢迎太极拳名家们踊跃前来参加这次活动。详情请参阅附函资料,任何征询敬请联络(联络电话、传真、附函资料已备)。
期盼着与您相会,真切地期望通过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让我们再结太极拳之缘!
2009’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
2009年1月8日
古老的陈家沟 神奇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目前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健身方式。据有关人士估计,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已经超过两亿之数,并且这一群体还在增长。
太极拳为什么会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因为太极拳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二是结合了道家导引、吐纳之术。三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所以太极拳跟其他武术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一般的武术只讲求技击,而太极拳不但讲求技击,还注重养生,也就是延年益寿。可以说,太极拳的始创者超前地创造了一种健身、养生的有效办法,非常适合现代人类社会的需要。创造了这一有效办法的人就是公认的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生活的年代在明末清初。当时,现在河南温县这块地方属于怀庆府管辖范围,温县县城以东大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常阳村。陈王廷的家就在常阳村,从定居此村的祖上陈卜算起,陈家到陈王廷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陈王廷祖、父两代都是小官僚,他本人自幼好文喜武。明朝末期,陈王廷中了武秀才;清初,陈王廷又中过文秀才,做过县里的乡兵守备,还曾经带兵到山西、山东一带剿匪,在当时名气很大。所以,在清朝的康熙年后期,因为陈王廷的原因,常阳村的名字就改为了陈家沟。
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陈家沟,位于豫北平原西部,北望太行,南眺黄河,周围的文化氛围异常浓厚:
陈家沟村南隔河相望有“易文化”发源地伏羲台。西北,10公里处是孔子著名弟子卜子夏故里和经学大师董仲舒墓地,20公里处有慈胜寺,30公里处是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修炼得道的地方。魏华存在阳洛山“二仙庙”那里撰写了《黄庭经》。西南,100公里处有嵩山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在这里非常密集地汇聚,对太极拳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客观作用。
陈王廷满腹经纶,文武皆优,抱负远大,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大半生的积累,遍采众家武术之长,科学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有机融入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创造性地发明了现在人们普遍喜爱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