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陕武春秋 查看内容

渭南的“武术高手”

2008-7-31 23: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77| 评论: 10|原作者: 网络转载|来自: 华山网

渭南的“武术高手”

     渭南人杰地灵,不但文化名人辈出,武术名家也不乏其人。清末时出了“关中四杰”-三原的“鹞子高三 ”、临潼的“黑虎邢三”、潼关的“饿虎苏三”、耀县的“通背李四”,其中三位都是渭南人(当时临潼、耀县、都属于渭南);创办“陕西国术馆”的著名拳师杨瑞轩、“神腿杨杰”也都是渭南(富平)人……渭南有“武术之乡”的美名。
    现如今,在秦东这片土地上,你仍能看到“耍场子”(耍拳)的场面。民间有着一大批热衷于武术的人们,他们每天坚持在公园、或者广场……一人、二人、三人……在习武健身中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武术。记者近日结识了几位热衷于武术事业的朋友,本期特向读者介绍,他们是:


高永安


    高永安,今年53岁,临渭区吝店人,现为渭南市武术协会主席。
    自幼受其父亲高寿忠的影响练习陕西红拳。高永安说,回想起跟父亲习武的日子,他记忆犹新,父亲热爱武术, 记得每天晚上都要和父亲在院里练习,一招一势,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因动作做不到位,挨“收拾”是常有的事。
    “正是有了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我进步很快,更给我后来从事武术事业奠定了基础”,高永安说,习武是很辛苦的事,像当年生活条件又不好,能坚持下来,全靠持之以恒的吃苦精神。
    高永安有个堂哥叫高西安,小时也是和高永安的父亲练习陕西红拳,他常常也给高永安指导。高西安现是国家武术七段,高级教练,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弟兄俩人也得到了当时渭北名师张生芳的指点。
    自1971年以后,高永安曾多次参加了省、市传统拳武术比赛,青少年武术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77年他考上了西安体院运动系武术专业,跟中国武术九段马贤达教授学习4年“通备翻子”。毕业后在渭南市体委任武术教练,教出了像陈建云(北京体院副教授)、高玲新(国家级武术教练)、郭军(西安市体校武术教练)、张永生(武打演员)、李谨(省武术队,曾获十运会太极拳剑第三名)等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李忠魁
    提起李忠魁这个名字,一些人可能还不熟悉,可是你只要是说“铁蛋”,渭南的武术界恐怕无人不知。人都知道他“艺高德好”。 
    李忠魁,临渭区五里铺人,今年58岁,身体壮实,腰杆笔直,走起路来带风。12岁开始练习陕西红拳。 如今已经40多个年头了。
    提起练拳,李忠魁很健谈,小时候,我常见到秦腔戏里的“武把子”--武生,他们的动作让我羡慕,也产生了学习的念头。一开始只是模仿戏里的动作,每天晚上在自家院里想着白天看到的动作反复地练习。“我练习武术,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为了不被人欺负”,李忠魁笑着说。
    想学到真功夫,这个想法在李忠魁心里“作祟”,他把心里话告诉给了父母,想让父母能给他找一名师傅。1968年,李忠魁正式投师武术名家谢长春,练习红拳、各种套路和器械。一开始,李忠魁以为自己以前有基本功,心里总想学到,一拳或者一招就能把对方打倒的动作。一次,师傅给他教了“六合手”的动作(手来回在脸前过),他自以为没有什么实用性,就偷懒不练。结果被师傅发现,给他解释道:“切身靠子、偎身肘、打人先用六合手”,六合手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变化,是用来迷惑对方的(李忠魁一边讲,一边按乃不住就‘比划 ’起来)。从那以后,李忠魁更加吃苦练,牢记师傅的教导:力大强十分,拳架功夫深。他“马步”一扎就是半个小时。
    人投三师武艺高。后来李忠魁也得到红拳名家李少阳,蒲城名师江湖人称武大保、原南京国术馆武术大师李演武等一批名师的指点……
    结婚后妻子也受他影响,开始习武,也常常和他对打。李忠魁风趣地说,要不把她教会,让她爱上武术,我那能专心习武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和谐。
李治群
    李治群,小名“石头”,临渭区糖酒公司职工,现年58岁,他和师兄李忠魁从小玩到大,又一起投师原南京国术馆武术大师李演武练习陕西红拳。1970年后,又练习形意拳至今。
    形意拳和少林拳、八卦拳、太极拳统称武林四大名拳。它要求“心意成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这样对于一个习惯了红拳手法的人来说,要想再练习形意拳,无疑是难度加大。
    为了练好形意拳,李治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转化,红拳运气时“胸呼吸”,形意拳运气时“腹呼吸”;红拳要“挺胸收腹”,形意拳要“含胸拔背”。一个动作几十遍,几百遍地练习。40多年的悉心练习,李治群打出了一套舒展大方、严密紧奏、朴实明快、稳捷扎实的形意拳。
    李治群说,每次打完形意拳,感到周身充满一种内在力量,气血、筋、肌肉、五脏六腑都得到了运动。形意拳不仅有较强的技击,又有健身、防身的特点。“一年四季我很少感冒。”
张建军
    张建军,今年44岁,临渭区西张村人,自幼爱好习武,练就了一身陕西红拳。如今他一边经商,一边办起了西张武术培训班。用张建军自己的话说:“我要用‘商来养武’,要把陕西红拳发扬光大。”
    1976年,张建军12岁,村上来了一班人“耍场子”,在一旁围观的他,被武术的魅力所吸引。也就是这一次让他心里萌生了习武的念头。后来他得知向阳办毕家村有个叫张寿展(武术名家谷万德又名谷老六的得意门生)的师傅练习陕西红拳,他三次上门拜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师傅,收他为徒。
    “白天上学,晚上往返20多里路到师傅家里学习武术,有时师傅不在家,要等几个小时;每天晚上和师傅练习2个小时,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要求自己每天练习,‘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整整和师傅学习了5年”。张建军说,从红拳的基础功法到红拳的套路(大小红拳)以及器械(枪、棍、刀、大小连枷、春秋大刀等)都经过了系统的学习。之后又拜谷万德的大弟子张胜利师傅学习。1981年渭南地区陕西红拳比赛,张建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1985年,张建军又去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两年,学到了“散手”、“少林拳”、“罗汉拳”等。1987年他在河南中原武术70公斤散打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1999年他担任渭南市保安公司散打教练,培训了一批优秀的保安人才。
    自从习武以后,张建军对“英雄”特别崇拜,在他的心里藏了好多英雄人物,有民族英雄岳飞、《三国演义》里面赵子龙等一批人物形象,他更是想当一名伸张正义的英雄。
    一次,一位农村妇女用自行车推了两笼鸡蛋被两个骑摩托的年轻小伙子撞到,两位小伙子不但不赔礼道歉,还骂骂咧咧准备动手,张建军正好路过,看不过眼,上前制服了这俩小伙……结果这位妇女让他的儿子和张建军一起习武。
    人常说,穷文富武。现如今,张建军一边经营着生意,一边办红拳武术班,每天在忙完了生意上的事后,晚上还要给30多个孩子教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把红拳发扬光大。
李小平
    李小平,个子不高,甚至看起来有些单薄,可是他练就了一身功夫。尤其爱耍“绳镖”(3米长的绳子一端拴一铁质锥形镖头),让他耍的得心应手。李小平自信地说:“我想用‘绳镖’打你右眼绝不会伤到左眼”。 他被人称为“绳镖王”。
    李小平1965年出生在富平县杜村镇肖华村,小时候,因身体多病,8岁时,父母让他和县武术教练王天祥学习陕西红拳。王天祥是陕西红拳高派名师,江湖人称“神腿杨杰”的弟子。在和王天祥学艺8年中,李小平得到了师傅的言传身教,系统地学习了陕西红拳的套路以及各样器械。
    在枪、刀、剑、棍等器械中,他尤其爱“流星锤”(‘流星锤’后来他改为‘绳镖’)。李小平说,“绳镖”属软兵器,一般人很难练习好,练习绳镖的人身体的协调性要好,要眼尖手快,一旦掌握不好,就会伤害到自己。 李小平自身有着这方面的优势,学起来比别人快的多。“但我也常常被镖头打的头起包”,李小平说。有时候实在都受不了了,真都不想再练“绳镖”了。
    1975年至1978年,李小平连续几年参加了渭南地区举办的武术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也得到了高西安(国家武术七段)、马振邦(国家武术八段)等老师的指点。1982年他在全国武术观摩赛中(在西安举行)“流星锤”获得了第一名。1988年在陕西省农民运动会中“绳镖”、剑、拳分别获得了金、银、铜牌(在咸阳)。当年被推荐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北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习武术30多年,李小平从来没有因自己有一身功夫而欺负过谁,而是在自己的村子教了一批又一批学员。
任明云
    任明云,今年25岁,华阴五方乡人。小时候因看电视,被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便背着父母和别人学习武术。
    12岁时,任明云生活在洛南,距离住的地方不远有个体育场,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要经过。一次,他注意到有一位退伍军人带了一些孩子在体育场里跑步,压腿、踢腿……知道那些孩子是在学习武术时,他异常高兴,学习武术的想法更加强烈,那一下午他便跟着军人学起了武术。
    不几天这个秘密被父母发现了,母亲不赞同任明云习武,害怕他因此而耽误学业。可是她没有阻止住任明云。任明云说,他和军人学了三年,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功夫。1997年暑假,从河南少林寺来了一个师傅办起了武术学校,知道少林寺的功夫高,我就闹着要到武校学习,父母看我一心想习武,就随了我愿。
    在武校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学习武术,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体育场练习,母亲也赶去看。因为当时围观的群众多,我没有注意到师傅口令,便被师傅用竹杆子抽了一下,正好被在场的母亲看到,回家后,母亲看到那条暴起的红棱,要找师傅不叫我上了。任明云阻止了母亲,坚持了下来。
    2001年任明云来到了渭南,认识了练太极拳的王新华老师,在王新华老师的指导下又开始学习太极拳、剑。因为任明云一直习武,练起太极拳来就相对容易。2002年在运城市太极拳大赛中获第一名;2003年“亚建杯”陕西省太极拳比赛第一名;2008年5月迎奥运黄河金三角“卓里杯”运城太极拳、剑分别获得第一名。
    在习武的同时,任明云2003年开始学习理发,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学习理发,任明云说,他去北京本是想找到武术高人给予指点,结果没有遇到高人,他却学到了精湛的理发手艺。

供稿:□本报记者 王长江 文\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09-8-15 16:07
高手要靠真本事说话,不是自吹自擂!你看那些介绍?实在是虚。。。。。。。
引用 游客 2009-8-15 16:03
这几个人咋能称为渭南的高手,唉!实在感到悲哀!无语,哀哉!
引用 游客 2009-8-13 22:17
红拳运气时“胸呼吸”,谁给你教的 ,乱说一气.红拳讲究呼吸是自然而然
引用 游客 2009-8-7 08:11
发扬武术

查看全部评论(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