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具有的文化特性,和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红拳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环境、人文文化,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体用兼备,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学习红拳不仅要研习技艺,更要追求和理解红拳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红拳老师注重武德教育,传徒授艺时,先要考察其品德,再观其行方可教之。红拳文化武礼,独具特色,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尊称,一切行动,一切过程依礼而动,依礼而始终。上场必礼,是红拳人的传统美德,亦是必行的程式。武礼可分为:站礼、拱手礼、口礼三种。一是站礼,即平日自己习练套势,由场右边上场启示起势,前辈早已形成定规---右上右下,并步成立正姿势,目视正前方。仅此一礼势,实为一种心理,是练,定心静气自省如何练好这一套路的思想提示:二是公开表演演练套路以前,出场表演者,立身并步站立做出特定动作;两臂高抬,胸前屈肘一掌一掌屈腕相握,向前上下两下即可,或左手抱右手,转身动步一圈频座拱手圈礼,以此表示对观看者的尊重,或遇之“以武会友”表演或武术竞赛演完收势下场。红拳极为讲究的徒手或器械对抗竞赛中,打手跑拳,提枪抱棍时,都是按照点到为止的原则以求胜负。为此,大都有较为明确的制度,那就是一让二过三胜负。让远让进不让寸。双方较量开始前,必须道一个礼貌口语:“请”才能正式比赛。双方较量中,必须按照不能严重伤害对方和点到为止的原则,亦可以说,这是属于“礼”的延续范畴之类的事,红拳的礼仪,涉及范围极广,表现在师徒关系上是那种带有血缘关系的师徒如父子式的“礼”相当普遍,十分严肃,尊师重道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红拳与其他体育项目最为不同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