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陕武春秋 查看内容

户县武术渊源初考

2015-7-29 11: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76| 评论: 6|原作者: webmaster|来自: 本站原创

户县武术渊源初考

谭应魁  王玮

户县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06年,聚居今日户县的有扈氏因夏启破坏禅让制,自立为夏王,举兵反抗,决战于甘。战争,是武术的实用载体,户县以此义举名世,得有《甘誓》载于《尚书》。

商末周文王伐崇,在户县建立丰京,后来,周武王伐纣,义军雄赳赳、气昂昂的从丰京出发,成就伟业。

周朝古都丰京,指的就是现在的户县秦渡镇。由于周文王礼义兴邦,设灵台教化民众忠孝仁义礼智信,为关中打下了仁德风气的基础,而关中王气则源自丰京,姬周之后,又有秦、汉、隋、唐等盛世在此建都,享誉天下。秦汉年间,户县为皇家上林苑腹地,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在户县北乡大王镇龙台坊村建立了龙台观,敬天祭地,教化民众。户县人继承周风,勤劳纯朴,憨厚善良,礼贤为先。

户县原名鄠县,位于西安西南18公里处,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便是屯兵驯马、校武演练、灵台祭祀之重地,至今仍有村名东马营、西马营,马坊村等为证。户县草堂寺的唐旗寨村就是唐高祖李渊时期,秦琼、敬德率领的皇家御林军驻扎练武之地,故户县从古到今习武爱文者较多,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诗歌、农民画、锣鼓、眉户戏之乡。历史上不乏从文习武的名人,有纪信、殷开山、岐晖、钟馗、蒙万赢、法通、贺仁杰、刘海赡、王重阳、关麟征、赵寿山等。

纪信,汉将军,传说为今户县大王镇纪家庄人,因其舍命救驾的忠烈之举,被奉为都城隍,户县北乡自发迎送,渊源深远,规模盛大,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记载武术摔跤的专著《角力记》(北宋)记载:“蒙万嬴者,自言京兆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也。唐僖宗咸通中,选隶小儿园蹴踘,步打球子,过驾幸处,拳球弹鸟,以此应奉。寻人相扑朋中,方年十四五,时辈皆惮其拳手轻捷。及长、擅长多胜,受赐丰厚,万嬴乎号自此起。至昭宗朝,累累供奉,开诸道新进勇者,以悉无疏。五陵年少,幽燕任侠,相从诣教者数百。”唐僖宗是一个喜爱体育的皇帝,业余生活十分丰富。蒙万嬴其人从小因喜爱武术被选拔到武术体育游戏技巧队伍,十五岁的时候,就闻名长安。他拳术高超,身手不凡,实战技击搏斗中总能击败对手,多次获胜,颇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和嘉奖,可谓风骚一时。到唐昭宗年代,前来拜蒙万嬴为师学艺的人数不胜数,有河北、河南、北京、辽宁等地的武术爱好者甚至贵族子弟达百人之多。据《角力记》记载,古代摔跤规则为两人徒手互相角力,可以拳打脚踢、夹头颈、扭关节等,最终把对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战斗力方算获胜。摔跤比赛最热闹的时节为正月十五上元节,每当此时,但凡有“角抵对”表演,就会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这一习俗在户县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

除了蒙万嬴先生,《角力记》中还记载:“隋有陶氏子,本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出家,为众所轻,号法通。通愤其欺侮,遂苦告观音。一旦归省母、睡卧庭树,口出涎三升,母惊呼起。向梦有人遗三驴驮筋。今啖之,始尽一驮,闻母呼,觉。通觉身有力,举物不以为重。时西番一道人于北门试扑,都无故者,文旁患之。诏通,令与故人角力。力者造通,为把赤豆麦,便粉碎。”由此可见,早在隋朝,户县人已经有了习武强身方面的自觉意识,经常参与习武,技法身手不凡,徒手能把豆子捏的粉碎。此人在《太平广记》中亦有记载:殷开山,为鄠县人,先为大谷长,参加隋末太原起义,攻克长安,更为主力之一,讨伐王世充,因战功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爵封郧国公,作为唐朝二十四功臣,图画凌烟阁,陪享唐高祖庙庭。平阳公主在其丈夫赴太原起义后,退隐户县庄园,习武三身,招兵买马,创建娘子军,连攻数县,有力支持太原起义,牵制隋朝兵力。另有户县人岐晖,道士,主持楼观。李渊起义后,岐晖以道观粮草资助,李渊挥兵西进,他又派80名道士接应。在元朝,从贺贲到贺均,四代奉元,忠勇载籍,均曾任虎贲军指挥使(相当卫戌司令),其中贺胜,贺惟一官至左丞相,深得朝廷信任,可见武功了得。在近日的考古发现中,大王村又出土了唐太子带刀护卫的有关佐证。

历朝历代户县尚武的风气,绵延不断。据明朝、清朝、民国修编的8本《鄠县志》记载,户县历史上曾有武举人300有余,著名的有宋代第一武状元杨砺(今户县庞光镇杨家堡人),官至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殷开山,唐朝开国功臣、兵部尚书,随李世民剿灭王世充平定判匪;民国抗日名将赵寿山、关麟徵等都是著名的武林高手、儒将。关麟徵率52军血战台儿庄,被称为“关铁拳”;众多户县热血男儿都投奔在他们的军中英勇杀敌,如赵寿山的师弟,户县坳河村的战斗英雄霍三龙,在中条山保卫战中获特等功一次、大功四次。赵寿山自幼喜爱武术,曾经习练过“小红拳”、“大红拳”、“太祖红拳”、“炮锤”、“四门锤”等功夫,尤精于太极拳。他聘请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锡爵为武术教官,在西安开馆授徒,使赵堡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赵寿山》一书中记载,赵寿山在中央党校学习时还曾带领同期的同学练习太极拳,足见其对武术的热爱。

户县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心血,他们以尚武报国的精神,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留下了可贵的英名。道教全真派开山鼻祖王重阳,北宋年间考中武举,晚年创道教全真派,其门下马钰、丘处机等弟子被尊为全真七子,留传下的道功“重阳剑、重阳吐纳法”后由户县人朱丽萍、解山岭、王玮等人传播到全国各地,影响广大。

明清开武科取士,经县考录取的武童生,参加上一级考试曰院考,定例三年两考。武生县考院考皆于文试后举行,又每十二年开拔贡场一次。据民国二十二年《重修鄠县志》记载,从明洪武至清光绪末年,户县共中武进士12人、武举174人,考中者皆授予武职。由于武举取士的影响以及民间组织防卫之需,户县明清至民国习武之风较为盛行。

清末民初,户县县城有一武林先贤—镖师景世魁,人称景老二,精通红拳,彼时县域爱好武术者,多拜景老二为师,徒弟遍及周至、户县、长安等多地。县城人张金仲(出生于1916年),拜于景老二门下潜心学艺,后又拜临潼武术名师李彦杰、渭南武术高手谷万德、长安神腿李万为师学艺。张金仲博采众长,功夫了得,抗日战争期间,曾一度担任西安战干团武术教官,县内从师于张金仲门下的学徒,不下三、四十人。建国后,张金仲又担任户县武术协会副主席,其徒弟均成为户县武术运动的骨干。

民国时期,户县县南有黄堆北堡郭虎臣,县城有小丰村陈老汉,县北有坳河村陈氏二兄弟、三教师,秦渡镇有五川道王正魁、坡头村田成山、梁复顺,县西有祖庵镇“二教师”、马坊村“飞腿李二”、等武术名人,广招门徒,开馆授艺。民国十六(1927)年前后,户县各乡农民普遍成立自卫组织,聚众习武,练习所谓的“硬肚”功夫,更有蒋村镇富村窑李希明飞檐走壁的功夫被传为佳话,今仍有传人。

郭虎臣曾任户县武术协会主席,以练习陕西红拳为主,擅长刀、棍、枪、大小连枷等拳术和器械。他练就一身神力,经常上山砍柴,负重200斤下山如走平地,曾多次代表户县参加咸阳地区和陕西省武术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秦渡镇五川道村王正奎,生于1909年,乃张金仲师父的同门师兄,以习练陕西地方拳红拳为主,博采众家之长,多年来,收徒传艺一百多人,其徒弟在省市武术运动会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1958年,为了参加陕西省首届13县武术大会,特成立户县武术代表队,张金仲任教练兼运动员,成员有郭虎臣、王正奎、田成山、李剑钊、张巧霞,获得优秀奖。

县北马坊村有一武林老将李先生,技艺超群,尤以轻功、腿功出众,人称飞腿李二。李二后裔李占智参加清朝武举考试,“坐石单刀二百四”,下一个坐马势,腿上放二百四十斤石头,石上放六七十斤春秋刀,并开弓射箭,距靶环二百步,箭箭中靶。考试结束后,他用春秋刀在校场猛然划过,如土犁揭过一般,遂引起主教官愤怒,认为他骄傲无德,从而取消了其上榜资格。考场失意,他看破红尘,开始开门授徒,悉数传艺,一时间学徒遍及兴平、周至、户县甘河镇、涝店镇等30余村。建国初期,马坊村成立了国术团,习练少林拳、醉拳、猴拳、四平、五虎锤、九锤小红、大连枷、春秋刀、枪、棍、绳、锤等,培养武术人才1000余人。

19599月,户县业体校成立,设立武术班,聘任户县南关小学体育教师项玉民担任武术教练。项玉民一生酷爱武术,在教学中注重武德,执教严谨,博采众长,把中原武术与陕西红拳融合贯通,新颖实用,学生们饶有兴趣。在他执教的年代中,共培养武术骨干200余人,1964年,在咸阳地区第一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户县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1970年户县业体校武术班聘任谭应魁担任武术教练,他在教学中按照武术教材,结合传统武术套路,除教授国家规定的武术套路外,还加入陕西红拳、猴拳、地趟拳、形意拳、翻子拳、劈挂拳、杨式太极拳等以及刀、枪、剑、棍、双刀、双剑、三节棍、大连枷、六合枪等拳术器械。以业体校学员为主体的户县武术代表队,在历年各种全国性武术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出类拔萃者有肖关纪、郝芳娟、朱丽萍、种加林、王民民等。

肖关纪刻苦好学,曾十余次参加全国武术大赛,获全国第六届运动会对练金牌,被陕西省政府授予一等功,现任陕西省武管中心社会部主任,省武协副秘书长,段位制考评办公室主任。郝芳娟擅长太极拳、八卦掌,剑、枪等拳械,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十余次,多年来担任陕西省武术比赛总裁判长,全国武术大会裁判员和裁判长。朱丽萍从小在户县体校武术班学习,多次参加陕西省和全国武术大赛、世界传统武术比赛,获得金、银牌20余枚,并出版了《中华剑道》一书,现任教于陕西师大,教授。种加林,习武30余年,在《中华武术》、《精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陕西省武术协会《红拳》一书副主编,曾获得全国武术比赛优秀奖,个人被收录入《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80年代后期,“户县武术院”获批成立,这是一所习文练武的专业学校,多年来培养学员1000余人,后又成立了14个健身气功辅导站。户县秦镇宋门忽雷太极拳和山新楼传播的太极拳道为户县全民健身起到了重要作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堡太极拳传承人王玮致力于传播赵堡太极拳,有上百人参习,为户县武术增添光彩。

户县南靠终南山,北滨渭水河,东临长安城,西倚老子讲经楼观台,是国内少有的最佳修行地。东有鸠摩达什翻译出佛经的草堂寺,南有西天取经的唐玄奘妆佛处紫阁塔,北有得鲁班真传建造的公输堂,西有全真祖庭重阳万寿宫,共有宗教场所一百多处,道观庙宇随处可见。她历史悠久,不仅有道仙吕洞宾、钟离汉到户县甘水河寻甘水仙源、涎赐瑞福的故事传说;还有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到上林苑游览的历史真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骚客也曾写诗舒发户县山水的情怀。户县自古盛武,是中国式踤跤、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在民间传统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各路英雄好汉的事迹和传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地域特有的精神风貌,于是,众多英才的出现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