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006年6月17日),惊闻著名红拳专家田可惠老师因病去世,享年83岁。回想近年来与田老师的交往,甚为感伤。 田可惠老师是中国著名红拳专家,终生研究红拳,有深厚的武术修养和过人的本领,文武双全,他早年在西北大学上学,解放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后在西安教育学院工作,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他在红拳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中国红拳》一书贡献了大量的文献,其中部分章节由田老师亲自执笔。然而,就在《中国红拳》这一填补中国武术空白的著作即将面世之际,作为参与编写成员的田老师却与世长辞,临终为能看见自己的成果问世,甚为遗憾。 我认识田老师,是在陕西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里,该组织共9个人,他是顾问我是成员,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在这个组织里面,田老师年龄最大,我的年龄最小,所以田老师对我很看重,经常关心我的功夫。田老师每天坚持练拳,他练拳的地方就在我练拳的附近。他带领一帮年轻人每日习功甚为专业。应当是武术相通的原因吧,田老师经常在路过我练拳的地方时禁不住地要停下来观望,有时候兴趣来了,还要给我捏捏架子、推推手,比划比划,讲讲道理。尽管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常年练太极的不一样,但是他的说法往往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能开阔我的思路。田老师对武术理论研究颇深,记得有几次,田老师来到我面前,说太极拳的鼻祖就是红拳,特别是红拳里的软拳,我当时将信将疑,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向来抱着严肃的态度,我不会听信一个人的言传,我必须要见到物证。但是我想有一个是事实准确的,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记载了红拳,但是没有太极拳,这说明太极拳的历史没有红拳的长,所以田可惠老师的话也许有其道理,我将在今后有时间的话予以考证。 出于对晚辈的爱护,田可惠老师两次对我说要给我教一套红拳。我当时因为觉得“自己太极拳还没有学会”,所以也就没有那样迫切的想学红拳了。再说了,田可惠老师当时虽然年过80,但是每天坚持锻炼,气色很好,而且饭量极大,身体特好,我想我以后有机会跟他学习的,等我把太极练好后再跟他学红拳的精华。当时没有积极去学,现在想起来有些遗憾。 说起田可惠老师的饭量,我和陕西省武协的同志们都记忆尤深。去年秋天,陕西省武协挖掘整理办公室的同志们共同研究过《中国红拳》书稿后,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大家十多人来到文艺路一家回民饭店(陕西武术界回民较多),要了一桌子的酒菜,狂迟豪饮,搞得我肚子撑得慌。么了,省武协副主任宋斌问大家:“大家吃好了没有?谁还要什么主食?”,这应当是礼节性的结束语,没想到田可惠老师说:“给我来一碗羊肉泡馍”,天啦,要知道陕西的羊肉泡馍那可是出了名的实在,外地人来西安早上吃一碗全天不饿。没想到一位83岁的老人能够在晚上吃完酒席后还来一碗羊肉泡馍,厉害!厉害!田可惠老师饭量特别好,吃嘛儿嘛儿香。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按他的身体应当活过90没问题的,所以我就不急着跟他学软拳了。 每次开完会,都是由我开车把田老师等几位老师送回家,所以在路上就有了交心的时候,不象在会议上那样严肃了。田老师和蔼可亲,很慈祥宽厚,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气质和恬淡的心境。说到他的家庭孩子,他总是说很好了,说到现在的社会,他也说好得很。 在写作《中国红拳》的后半段日子里,田老师来参加会议的频率低了,当时组织上不让老人家跑路了,因为老人家喜欢走路。每次参会都是步行4、5站路程来的。我最后一次见田老师的时候,是在今年正月十四和武协的领导一起看望在陕的老武术家的时候,当时田老师住院了,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据说是呼吸道的问题。当时我想,依田老师的体质,过一阵子就会好的。我还给田老师讲“等你好了教我软拳”,没想到那竟成了诀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