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陕西武术网 首页 陕武春秋 查看内容

西安城最老的拳师

2006-3-16 15: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61|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本站原创

96岁的张悦侠老人身手依然灵活。

  文/图记者周媛 

  提起老拳师,人们总会跟功力深厚、行侠仗义等词联系在一起,在现代人看来,他们的人生充满神秘色彩。上周六,在西安市芦荡巷一间普通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96岁高龄的张悦侠老人,他是陕西武术界目前健在的最老一位拳师。外表看来,张悦侠跟一般老人没什么区别,但提起他的名字,陕西武坛无人不知,他不仅有着厉害的拳脚功夫,而且在武术理论方面造诣极深。

  高寿老人收了百多名徒弟

  张悦侠老人的家陈设十分简朴,八仙桌,竹摇椅,全是旧家具。外人不知,每逢周末,一些武术爱好者就会早早来到这里跟张悦侠学拳,有的已坚持三四十年。记者面前的张悦侠,身穿灰色对襟棉袄,虽有些消瘦,但腰板硬朗,头脑清晰,除有些耳背外没什么大病。因不喜招摇,张老师从不在外展艺,授拳都在自家不大的过厅里。徒弟们来自各行各业,目前不下百十人,对拳术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不定期相约而至,张老师义务教授,不取分文,师徒间关系融洽,用学生们的话说:“张老师为人正直,待人宽厚,就跟咱的父亲一样。”

  “侠拳起势非寻常,十字锤左右乱插秧,朝天锤中流砥柱,锁口捧子站中央”。徒弟们在张悦侠面前舞拳弄棍,虎虎生风,张老师眯着眼一旁观看,瞧着哪个动作不到位,自己便亲自上前演示,动作出神入化。张悦侠老人告诉记者,晚上他住在东郊儿子处,每天早上步行一个小时回家,很少气喘。平时生活比较规律,喜欢吃肉,一顿喝三两酒不会醉。“学生们到家来我非常高兴,他们很用功。我年纪大了,就想把身上的这点功夫传授出去。”

  人生经历传奇坎坷

  张悦侠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他是西安人,9岁开始读书,16岁毕业于西安东厅门明星中学,当时家境比较殷实,又是家中长子,完全可以帮助父亲料理生意,但张悦侠却毅然参加我党在陕的地下组织,秘密从事革命工作,有时冒着全家人的生命危险,将会议地址选在自己家中,有时半夜三更到东大街散发传单。1938年,27岁的张悦侠考入了黄埔军校第16期学生队,开始系统学习军事技术,1940年毕业被分派至国民革命军第27师任少尉排长,军队驻扎在河南灵宝。后因看不惯国民党部队的腐败和黑暗,回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解放后,张悦侠在工作之余教学生习拳,游历名山大川,生活虽不富裕但精神非常充实。

  遍拜名师练就一身好拳脚

  张悦侠说自己少时体弱多病,为强身健体,10岁时开始接触和演练武术,19岁时师从著名拳师卜忠信先生演习武术。卜先生拳术精湛,为人寡言,动作规范。1943年,张悦侠经人引见,又拜西安东关朱家花园朱耀亭先生为师学习武术,朱耀亭人称“朱二爷”,是陕西民国时期著名拳师。朱先生教授耐心仔细,对弟子授拳严格。在朱先生处张悦侠先后学习了大行拳、四把锤、大梨花等多种陕西优秀拳种。

  1945年朱先生去世,张老师又随从药王洞张鸣歧先生演习武术,张鸣歧先生时年近七旬,但身体健康,博闻强记,见多识广,拳种多样,仅棍术就会2O多套,功夫已达炉火纯青。之后,张悦侠遍访各地名师,全面感悟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解放前已成为享誉三秦的著名拳师。武术伴随和影响了张悦侠的一生,在8O余年的不断修炼中,他对武术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他认为练武之人须守武德,提倡享受武术带给人的欢乐,注重习武动作的巧妙圆活,形象生动,给人美的享受。

  有生之年整理陕西拳谱

  张悦侠在陕西武术界德高望重,在他看来,如果不把自己掌握的拳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这些拳法很有可能面临失传。他一边尽其所能教授徒弟学艺,一边着手书写、整理老拳谱。

  张悦侠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他枕头下厚厚的拳谱。他从80岁开始,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夜以继日,潜心研究,整理和挖掘陕西地方武术要义,至今笔耕不辍。在记者和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中,张悦侠从里屋抱出一个木头盒子,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厚摞拳谱,有些纸质已经发黄。记者翻开细观,上面对陕西拳术的每个套路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拳术拳法全面进行搜集整理,书写用竖排字,笔力遒劲,显示出较深厚的学养。

  “我一辈子别无他物,尽侍弄了拳。”张悦侠老人说。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陕西武术,为了让其传扬开来,发扬光大,他愿奉献毕生精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