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到“舞术”
发布: 2008-9-25 06:52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2101次
“武术比赛更像体操和拳击……”武术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一些质疑。
其实人们质疑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变了样的武术。“传统的中国武术并非是彼此对打,也没有名次和记分系统。”中国武协秘书长康戈武坦言,“之所以将其改造为一个竞技体育项目,是屈从于市场经济的压力。”
古代武术“练为战”
山西武术界的教练说,武术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练为战”到“练为看”的过程。
武术是运动项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环境下,人们自然而然学会了拳打脚踢、跳跃翻滚等形式的攻防手段。
这,就是武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
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
原始社会出现过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
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
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代武术“练为看”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1956年,中国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
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
20年后,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了亚运会。
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
2008年,武术在北京奥运会特设的比赛项目中亮相。
奥运年,武术再次与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擦肩而过,何时能真正走进奥运会,现在看来,至少是8年以后的事。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却越来越偏离传统的中华武术,受到了国内外武术专家的质疑,“我国的武术比赛是不是快演变成‘舞术’比赛了?只比好看,不比实用,这样的舞蹈怎么能进奥运会?”
武术走进“死胡同”
武林中有“十年不出门”的说法。
学花架子,有个三五年功夫就差不多了。要想练出真功夫,不下十年二十年苦功是不行的。
山西一位武术教练说,在旧时代,江湖上的练武者有“腥挂子”和“尖挂于”的叫法。
“尖挂于”是真功夫,武师们勤学苦练,目的是“练为战”。
“腥挂子”就是中看不中用,“多数江湖拳师的功夫多是练为看,打起来劈劈啪啪,热热闹闹,那是卖艺赚钱,糊弄外行人。”
“练为看”,导致武术越来越趋向于表演,越来越舞台化。